玉器的涵义

2025-08-03 |   作者: 五星体育360在线直播观看

<< Return list

  我国古玉器图画,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传统心态。每一种图画都经过其外表的纹图,或谐琶、或标志、或含义,表达了一种而求美好的希望。现就古玉器中常见的图画介绍一下玉器的涵义:

  佛、观音:挂件中的佛,常取大肚弥勒佛的造型。它其实便是由一个叫契比和尚的形象刻画出来的。据史书记载,契比是五代时期明州(今浙江宁波人)人,常常手持锡杖,上挂一布袋,收支于市镇村庄游化行乞,故人们称他为“布袋和尚”。相传他身形肥壮,穿着随意,言行落拓不羁能猜测吉凶,知晴雨,神秘莫测。后来梁祯明三年,契比坐化,后人以为他是弥勒转世,造塔供奉。因而其成为摆脱全部烦恼的化身。而观音则被视为救苦救难之神,被视为慈善的化身。观音菩萨在我国民间遭到最遍及、最广泛的敬仰。人们佩带此类的纹饰挂件是为了借佛、神的力气来保佑本身,请求安全高兴。

  寿星:以南极仙翁托桃为纹饰,涵义美好龟龄。寿星是我国龟龄的化身,现代玉雕常以其为资料,用来寄予人们对健康龟龄的神往。

  龙、凤:龙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吉利神兽,凤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吉利神鸟。涵义吉利。传说凤在我国民间代表女人,龙代表男性。他们调配在一同涵义婚配吉利。

  鱼:“鱼”与“余”谐音,标明殷实。比方:年年有余(鱼)、吉庆有余(鱼)等。

  猴:“猴”与“侯”谐音。马和猴在一同,涵义立刻封侯,封官进爵的意思。还有两只猴在一同,指“辈辈封侯”。

  植物纹饰:植物纹饰常与动物纹饰相结合,发生丰厚的图画和涵义,比方:比年有余,松鹤延年等。也有独自的植物纹饰,如:竹子,代表节节高;花,代表花开富有;梅、兰、竹、菊花中四君子,代表人的时令性情。

  文字和图画纹饰:常用的文字和图画纹饰有寿、福、禄、喜、天保九如等字样,及阴阳八卦卜吉纹饰等。涵义吉利,安全。 关于“吉利满意”、“安全吉庆”即具有“吉利”本体含义的体裁,是“吉利图画”开宗明义的体裁:

  (1)“吉利满意”,图画上通作一童子手持满意,骑在大象背上戏耍;或在大象背上戏耍;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,瓶中插“戟”及“满意”③,借“戟”与“吉”,“象”与“祥”音相谐,意为“吉利满意”;亦有以汉字“吉利”配满意构成纹样者。

  (2)“安全吉庆”。图画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,戟上悬挂一磬(一种古代乐器)。“瓶”与“平”,“戟”与“吉”,“磬”与“庆”谐音。瓶中安插“戟”、“磬”,即涵义“安全吉庆”。

  (3)“八宝吉利”以“法螺”、“**”、“莲花”(亦称“吉利花”)“天盖”(亦称“白盖”)、“金鱼”、“宝瓶”(亦称“宝壶”、“舍利壶”)、“宝伞”、“盘长”(“长”一作“肠”,又称“八结”、“百结”)等八种吉利物构成图画,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。涵义为吉利满意、富有龟龄。文献资料载:“供物以盖、鱼、罐、花、轮、螺、伞、肠为一分,名‘八宝吉利’。④另,“(蟒袍)把戏则名目繁多,以二则团花为敬,有二龙团光者,有拱璧形者,有八吉利者。”⑤

  (4)“万事满意”,图画中一般以“万年青”、“”字和“柿子”、“满意”等物象组成。以“”与“万”,“柿”与“事”谐音以代“万事”。亦有不必柿子,仅以“”字为底纹,而上绘满意纹者。

  (5)“年年满意”,图画由两条鲶鱼和满意构成图画。因“鲶”和“年”谐音,另此图画在物象的体现大将“满意”变形为“水纹”与“浪花”,如鱼在水,颇具新意。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画即谓“年年有余(鱼)”。

  (6)“事事满意”,“事事”亦即“万事”或曰“全部之事”。一般以两个柿子或柿蒂的纹样来体现。相传柿树有七德:一为龟龄;二为树荫大;三无鸟巢秽物;四无虫蚀;五叶彤而美艳,可供赏玩;六硕果累累;七落叶肥壮可供书写(拜见唐段成式撰《酉阳杂俎》)。故以“柿”谐“事”音之中加融入许多吉庆美善内在;再和“满意”之物象绘绣在一同,组成“事事满意”的吉利图画。亦有以“狮”与“事”音相谐而指代“事”者,图画常作一童子肩扛“满意”,手持双柿;亦有肩扛“满意”而垂缀“双柿”者。还有将两个“满意”穿插,两旁配以“柿子”或狮子者;尤以生辰、道贺、婚礼之器物常用。明清时期广为流传。

  (7)“满意连云”,亦称“满意云”,以起浮相连之流云构成图纹,或曰以“满意”之首端,或灵芝,或祥云纹饰,与“满意”之柄相互连接,构成祥云活动连接的图画、故名。清卫杰撰《蚕桑萃编》卷十“贡货把戏式”目下即列有“满意连云”之名。

  (8)“四合满意”,即以满意头为根本纹样,作四向对称接连即“四方接连”图画。1975年福建福州浮仓山宋墓出土的物品中,有褐色四合满意纹。磁州窑即产有白釉划花四合满意纹满意头形枕。

  (9)“必定满意”,亦称“必定满意”。以“毛笔”、“墨锭”或“银锭”和“满意”等构成图纹,“笔”与“必”,“锭”和“定”均为谐音,合为一体,涵义为“必定满意”。

  (10)“和合满意”,“和合”传说为两位仙人,即“寒山”、“拾得”,两人姓虽相异,但亲逾兄弟。两人同爱一姣好女子而相互不知,及至寒山临婚,始知拾得亦爱恋其女,所以决然弃家出走,至姑苏枫桥削发为僧,结庐修行。拾得知悉此情后,亦舍女往觅寒山,探得寒山茅屋之所,乃折一盛开花荷前往礼见,寒山见拾得远道寻来,喜不自禁,恐其饥馁,急捧一食盒出迎,二人喜甚,俱为僧侣,开山立庙,称“寒山寺”。“寒山”、“拾得”二仙形象,常呈现于画幅及工艺品中,两人蓬首笑面,著绿衣,一持“荷花”,一捧“圆盒”,借“荷”、“盒”谐“和”、“合”,取其“调和合好”之涵义。此体裁及纹饰多呈现于民间图画之中,有很多什物传世。

  (11)“四季满意”,画面以柿子、枇杷、葡萄、西瓜、石榴、荔枝、白藕等四季瓜果或梅、兰、竹、菊等四季花卉合作“满意”构成纹样。

  (12)“路路顺畅”,以两只或数只奔鹿构成图画。“鹿”在古代被目为祥瑞之兽,“鹿”不只与“禄”谐音,并且与“路”谐音,数鹿并驰、畅行无阻,涵义为一往无前,畅通无阻。此外,还有“岁岁安全”、“百岁安全”、“安全多吉”、“九安同居”、“年年大吉”、“室上大吉”、“休养生息”。

  “吉利图画”中的“福、禄、寿”及“富有寿考”之类的体裁,是民间最为广泛、最为遍及和最为喜尚的体裁之一,也是磁州窑审美文明装修体裁中最富特征的体裁之一。

  (1)“五福捧寿”等,均盛行于明清时期。所谓“五福”即指的五种福运。语出《尚书.洪范》:“五福:一曰寿,二曰富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。”汉桓谭《新论》还有新解:“五福:寿、富、贵、安泰、后代很多。”一般以五只“蝙蝠”环绕一个“寿”字,组成圆形或方形图画。按“蝠”与“福”谐音,其与“寿”字组合,含有“富有”、“龟龄”之涵义。

  (2)“历元五福”,旧历以冬至为一岁之始,平朔为一月之始,夜半为一日始。平朔、冬至同在夜半之一日称“历元”。借指新年。一般以“荔枝”、“桂元”或“铜钱”和五只“蝙蝠”构成;借“荔枝”寓“历”,借“桂元”或“铜钱”和五只“蝙蝠”涵义“元”和“五福”。其“五福”者,亦有以“寿桃”寓“寿”,“牡丹”寓“富”,“桂花”寓“贵”,“鹌鹑”或“鹿”寓“安”或“乐”及“石榴”寓“多子”构成。“五福”之详细蕴意,从汉桓谭撰《新论》之说。

  (3)“天官赐福”亦称“受天福禄”。旧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民间传说是天官下降,赐福人世。因以之用作民间装修图画。一般由天官和展翅飞翔之蝙蝠构成图纹。借“蝠”寓“福”。亦有天官手持字轴为纹饰者,上书“天官赐福”四字。大范围的应用于民间器物绘饰雕塑及年画体裁。

  (5)“福寿满意”,多以“蝙蝠”、“佛手”、“桃子”及“满意”等构成吉利图画。亦有以“寿”字代“桃”者,用“灵芝”代“满意”者。“蝠”、“佛”均与“福”字谐音;“桃”亦称“寿桃”,标志龟龄,合为图画,涵义为“福寿满意”。明清时较为盛行。

  (6)“福禄相连”,“鹿”被视为古代之瑞兽,有千年为苍鹿,又五百年为白鹿,复五百年化为玄鹿之说。以“鹿”与“禄”谐意,故寓“官禄”、“俸禄”及“禄位”等。“禄”即古代官吏俸给之谓。“鹿”与“蝙蝠”组成图画,组成首尾相连之环形图画,即谓“福禄相连”。其他还有与“寿桃”合为一体者,金元以降则尤为盛行。1974年松花江下流奥里米金墓出土的玉透雕牌上,即雕凿有一对赤鹿,其公鹿长角弓背,凛然站立;母鹿则回眸凝睇,温文驯良。具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点。此标明少数民族的饰物中亦于宋元时期即有了吉利图画的发端。此已得到了许多出土文物的证明。

  (7)“鹤寿延年”,民间视鹤为龟龄之禽,故有“鹤寿”之说。《淮南子.说林训》:“鹤寿千岁,以极端游。”观台磁州窑第3探方第5层出土,编号为110号的白釉白地黑花椭圆形枕所绘纹饰,即“鹤寿延年”。有诗云:“桃花百叶不成春,鹤寿千年也未神”。⑥故图画以“仙鹤”和“寿桃”或“桃花”构成吉利图画,涵义延年益寿。明清时期甚为盛行。

  (8)“松鹤遐龄”,亦称“松鹤同春”、“松鹤长春”、“鹤寿松龄”,画面以青松、仙鹤构成。松树长青不老,恒苍劲挺秀而延年;仙鹤传为千岁之禽,常翩跹起舞以遐龄。“松”、“鹤”均为龟龄永年之物,合为一体,涵义吉利龟龄,则水到渠成。盛行行于明清之际。

  (9)“刘海戏蟾”,刘海为道教人物,相传其睹异人垒钱之危而悟道成仙。图画一般以刘海作幼稚状,蓬葆大口,身著博袖之衫,戏钓三足金蟾。因刘海被视为吉星福神,故绘饰以取富有美好之吉利涵义。也有将这一图画称之为“刘海洒钱”者,借以讽喻人的捐弃功名,抛却利禄,粪土金钱。明无名氏《天水冰山录》记严嵩被籍没的衣物中即有“金厢大凤‘刘海戏蟾’首饰一副”。

  (10)“八仙庆寿”,亦称“群仙庆寿”、“八仙祝寿”等。传统图画有以“八仙”:即张果老、吕洞宾、韩湘子、何仙姑、李铁拐、汉钟离、曹国舅、蓝采和等团聚一同,把酒祝寿构成的。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、衣裙、挂佩、首饰等。亦有以八只“仙鹤”翩翩飞舞,借“仙鹤”之“仙”以指代“八仙”之“仙”的;另说仙人多乘鹤遨翔,云游四海,即以其坐骑之“仙鹤”而代之。另,假如八仙抬头仰视云天之中乘鹤翔翥之寿星,则称“八仙仰寿”或“八仙拱寿”。此外,以“福、禄、寿”为体裁的“吉利图画”还有:“龟鹤齐龄”、“三多九如”,“三多”者,即“多寿、多福、多后代。”“九如”者,《诗经.小雅.鹿天》载:“如山如阜;如冈如陵;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;……如月之恒;如日之升;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;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皆祯祥之征。“金玉连发”、“堆金积玉”、“合座富有”、“玉堂富有”、“天仙寿芝”、“福寿双全”、“福寿相连”、“寿山福海”、“长生不老”(此为“落花生构成图画,花生俗称“长生果”,其根绵绵不断,果实累累,故名)、“云芝瑞草”(以“祥云”、“灵芝”等构成吉利图画)、“万福万寿”(以“”和“寿”等汉字构成吉利图画)、“福寿漫长”、“芝草延年”、“福寿万年”、“龟龄富有”、“富有寿考”、“富有白头”(以“牡丹花”、“桂花”及“白头鸟”构成吉利图画)、“富有万代”、“龟龄白头”(以“月季花”或“金盏花”、“寿石”及“白头鸟”构成图纹)、“圆寿字”亦称“团寿字”(以变体的篆书“寿”字构成吉利图画)、“麻姑献寿”(以仙女“麻姑”梳髻簪花、手持仙桃等为吉利图画)、“齐眉祝寿”(以“梅花”、“翠竹”及“绶带鸟”等构成吉利图画。“齐眉”,典出《东观汉记.梁鸿传》,后以“相敬如宾”喻夫妻互敬互爱;“齐眉祝寿”喻夫妻祷祝龟龄;)、“青鸾献寿”(以“青鸾鸟”,“寿桃”或“寿”字构成吉利图画,)等等不胜枚举。

  夫妻联系乃维系封建社会秩序的“五伦”联系之一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所说的“父子有亲,群臣有义,配偶有别,长幼有叙,朋友有信。”便是“五伦”联系的品德原则。而民间“吉利图画”所体现的“吉利涵义”,更多的则是夫妻恩爱、“并蒂同心”、“同谐到老”的体裁:

  (1)“并蒂同心”,亦称“芙蓉同心”。以并蒂莲构成吉利图画。并蒂莲为荷花之一种类,两花出自一蒂。唐诗人杜甫《进艇》诗:“俱飞蛱蝶之相逐,并蒂芙蓉本自双”,即咏此。图画常以一段白藕生出若干莲叶及莲花,藕上有孔,标明通心,而“通”、“同”之音相谐,涵义夫妻恩爱,形影相随,同心到老。盛行于明清时期器物。

  (2)“同心结方胜”,亦称“同心永结”,以“方胜”、“双喜”构成吉利图画。“方胜”为两个菱形相互联合,涵义“同心”。取“良缘喜结”、“琴瑟调和”之吉利蕴意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五十一回载潘金莲之汗巾,即绣有“十样锦”、“同心结方名胜”等吉利纹饰。

  (3)“因和得偶”,以“荷花”、“莲蓬”及“白藕”构成吉利图画。“荷”与“和”、“藕”与“偶”均为谐音,涵义为天配良缘、夫妻友善。

  (4)“同偕到老”,以“铜盆”、“铜镜”和“鞋子”等构成吉利图画。因“铜”与“同”、“鞋”与“偕”皆为谐音,涵义夫荣妻贵,琴瑟调和。多用于民间男女巾帽、衣裙及挂佩诸物。

  (5)“青梅竹马”,以“天竹”、“腊梅”构成吉利图画。藉“梅花”代“青梅”,“天竹”代“天马”,寓音配偶青梅竹马、相敬相爱。此外,还有“白头富有”、“鸳鸯戏水”、“满池娇”等,均是此类体裁的吉利图画。

  人类关于繁殖生息、人丁兴旺的生殖现象,向来是大为宣传的,因而,以多子多孙、瓜瓞绵绵为体裁的吉利图画也是丰厚多彩的:

  (1)“麒麟送子”,亦称“玉麒天赐”。以童子跨骑麒麟构成吉利图画。童子戴冠着袍,一手持莲,一手持笙;以“莲”、“笙”涵义为“连生”,人类抱负之灵兽麒麟自天而降,喜送贵子。盛行于清代器物。

  (2)“榴开百子”,亦称“百子同室”。以“石榴”构成吉利图画。石榴一果多子,民间借以喻“多子”。取共后代繁殖,绵延不断之吉利涵义。

  (3)“后代万代”,以“葫芦”和“葫芦藤蔓”或“”字构成吉利图画,“葫芦”为多籽植物,借喻为后代繁殖;“蔓”、“”和“万”谐音,藤蔓环绕、盘曲漫长,涵义万代悠久之意。还有以“石榴”、“竹笋”构成吉利图画者,涵义与此相类。明清较为盛行。

  (4)“宜后代”,所谓:“宜后代”,为吉利语,谓妇人适宜生育、子嗣不断。吉利图画多以“生色”之法,体现“萱草”吉利图画。萱草又叫“黄花草”、“金针菜”。古代传说妇女妊娠期佩其花可生男;故“萱草”又叫“宜男花”。另,安徽合肥乌龟墩东汉墓出土的金质坠饰,即作篆体汉字“宜后代”,为吉利纹饰。可见此吉利图由来已久。

  (5)“宜男多子”,亦称“宜男萱寿”、“萱寿延龄”。以“萱草”、“石榴”构成吉利图画。另亦有以“寿石”、“萱草”合作成吉利纹饰者。除上述涵义为后代合座外,还兼吉利龟龄之意。另,模印瓷塑男性胖娃娃,亦为“宜男多子”之体现。磁州窑之“白地黑花孩儿枕”即体现的此种吉利涵义。

  (6)“瓜瓞绵绵”,“瓜瓞”,即大瓜与小瓜,喻后代昌茂,繁殖不息。图画一般以“蝴蝶”、“瓜”和“瓜蔓”等构成。多用于民间男女衣服、首饰及挂佩等。盛行于明清时期。除此以外还有“早生贵子”(以“红枣”或“枣树”、“桂圆”构成吉利图画),“福增贵子”(图画一般以“桂树”或“桂花”及“蝙蝠”来体现)及“连生贵子”等等不胜枚举。

  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所谓科场满意,金榜题名,官运亨通之类的体裁也是吉利图画所包蕴的一个重要方面:

  (1)“喜报三元”,图画一般以“喜鹊”栖于“桂圆”树枝上引颈鸣啾构成。磁州窑饴釉白地黑花喜鹊纹桂圆面虎枕便是一例。“桂圆”三枚,涵义“三元”。“三元”者,为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乡试、会试、殿试这三级考试的榜首名:即称“解元”、“会元”、“状元”。图画亦有于三枚荔枝或三枚香橼⑦旁绣一嘉蛛。取意相同。

  (2)“状元及第”、殿试榜首名即称“状元”;第二称号“榜眼”,第三称号“探花”。殿试后列榜有甲、乙次序,一般前三名由皇帝赐进士及第,后七名赐进士身世。图画一般以戴冠童子乘龙构成。“冠”与“官”谐音,戴冠寓言为高中。童子乘龙即“名列前茅”而喻“状元”及第。

  (3)“一路连科”,封建社会科考之中连连及第谓之“连科”。“一路连科”,意即闱场满意,一路顺风。图画中一般以“鹭鸶”(白鹭)、“莲花”、“荷叶”及“芦苇”等构成一幅池塘小景。磁州窑白釉铁锈花一路传胪纹枕便是此意。以“一鹭”涵义“一路”,“芦”与“胪”谐音。科考之殿试由皇帝钦定并至殿宣唱,唱毕由阁门接受,传于阶下,侍卫齐声传名高呼,谓之“传胪”。借寓“连科”和“传胪”之意。

  (4)“黄甲传胪”,亦称“二甲传胪”。明代称殿试第二、三甲榜首名为传胪。至清则专称二甲榜首名为传胪。“二甲传胪”即高榜中元。因为及第者名单多用黄纸书写,故又称“黄甲”。宋人华岳《王诸同舍》诗:“三举不登黄甲去,两庠空笑白丁归。”即谓此。图画一般以二只“鸭子”或“二只螃蟹”和“芦苇”等构成。回“鸭”、“甲”谐音,二只鸭子涵义为“二甲”;“蟹”有甲壳,亦涵义为“甲”。

  (5)“杏林春燕”,以“杏树”数枝或“杏花”数朵及“飞燕”一对构成图画,明清以科举取士,规则每年二月进士考试,当时正值杏花敞开,故“杏花”有“及第之花”的美誉。又殿试中第者,将受皇帝赐宴。燕为知春瑞禽,又与“宴”谐音,宴意为“进士及第”。

  (6)“金榜题名”,亦称“蟾宫桂兔”。古代科考夺冠即称“金榜题名”。图画以“蟾蜍”、“桂树”及“玉兔”等构成月中仙界。

  (7)“兰桂齐芳”,亦称“桂子兰孙”、“兰桂胜芳”,以“兰花”及“桂花”构成吉利图画。因东晋名士谢安将子侄比作“芝兰”,五代窦禹钧教五子俱成功名,人称贵(桂)子,合称“五桂”。后即以“兰桂齐芳”为吉语。《红楼梦》榜首二O回即有“将来兰桂齐芳,家道复初,也是天然的道理。”图画多以“生色”为体现手法此外,还有“一甲一名”(图画一般以一只“鸭”或一只“蟹”加带“芦苇”组成)、“状元祝寿”(图画以“香橼”、“翠竹”、“绶带鸟”构成)、“五子夺冠”(图画有五个童子抢夺一盔帽组成)、“五子登科”(图画以一只“雄鸡”及五只“雏鸡”同处于“鸡窝”构成,相传五代燕山禹钧教子有方,五个儿子均中举人科,名扬天下。后世喻晚辈学业有成、科场满意为“五子登科”)、“一品清凉”(图画以一枝“莲花”及若干莲叶构成)、“洞天一品”(图画以“太湖石”构成。以太湖石有瘦、透、漏等特征,故名)、“一品当朝”(图画以“仙鹤”、“水浪”和“朝日”构成,以仙鹤为羽族之长,为文官一品“补子”之图画,有“一品鸟”之称)、“官上加官”,(其图画或则“鸡冠花”下立一“雄鸡”,或则“鸡冠花”下横“螃蟹”,或则“鸡冠花”下栖一“蝈蝈”,俱涵义“官上加官”)。除此以外还有“平升三级”、“高冠晋爵”和“立刻得利”等。